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1:39 点击次数:142
特朗普想要的订单,中国直接给了巴西,对此,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句话点破,直言美国在贸易上输给了中国。那么,为什么在中美刚刚延长关税休战90天的时刻,中国把订单给了巴西?匈牙利总理为何说美国在贸易领域已落下风?
当前,美国大豆正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,但订单却迟迟不来。路透社的数据显示,中国进口商已完成9月大豆采购,总量约800万吨全都来自南美。10月的采购也已经落实约400万吨,同样全部绕过美国。
这意味着,在美国大豆即将收获之际,中国不仅没有提前下单,反而把这个时间段的最大订单给了巴西。这种“空窗”在近二十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过。去年同期,中国从美国采购了约700万吨大豆,而如今这一数字几乎清零,这对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豆农来说,是致命打击。
特朗普对此当然不甘心。他在社交媒体发帖呼吁中国“尽快将美国大豆订单增至四倍”,还承诺提供所谓“快速服务”。然而,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这一目标完全不现实,因为这等于要求中国在几个月内几乎只从美国买大豆,而在23%的高关税没有取消之前,美国大豆根本没有竞争力。贸易商算得很清楚,从巴西进口不仅成本低,还能避开贸易摩擦的政治风险,而中国对供应安全的把握,也让多元化采购成为首选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特朗普在一次记者会上主动提到欧尔班对他的评价——“中国在贸易上击败了美国。”这话显然不是随口调侃,而是直指美国在农产品出口、市场份额和供应链布局上都被中国的策略性采购甩在了后面。巴西的大豆如今占据中国进口总量的七成以上,这背后不仅有价格优势,更有中国过去十年对巴西港口、铁路和仓储设施的持续投资。换句话说,这不是一次临时的订单转向,而是结构性的贸易重构,美国很难在短期内逆转。
特朗普嘴上不认输,但现实的打击比任何口头辩驳都更直接。高盛的最新分析报告指出,美国关税成本中有64%最终由美国企业承担,22%由消费者买单,而且这种比例还在向消费者倾斜。企业涨价转嫁成本已推高美国通胀,而这正是特朗普不得不延长关税休战期的原因之一。
这也是为什么,在中美宣布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的同一周,中国依旧毫不犹豫地把关键的大豆采购交给了巴西。对中国而言这是一种双保险,一方面通过谈判为贸易关系预留回旋空间,另一方面用实际订单来分散供应风险,把对美国的依赖降到最低。反观美国,试图用关税和政治施压来换取贸易优势的策略,反而让自己在竞争中失分。
可见欧尔班的那句话,实际上是对美国处境的精准剖析。与俄罗斯的竞争是在硬实力与消耗上的比拼,而与中国的竞争则体现在贸易、市场和供应链的长期博弈中。特朗普自诩是“商人总统”,懂得做交易,但当他面对的是一个能提前布局十年、在全球市场形成稳定替代体系的对手时,谈判桌上的筹码就已经少了许多。
未来几个月,美国可能在大豆出口上迎来短暂的销售窗口,尤其是在巴西供应告一段落后,但这种机会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有限。只要关税问题不解决,美国就很难重新夺回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。而对于中国来说,巴西、阿根廷等南美供应商已经证明了它们在价格、交付和政治稳定性上的价值,这让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重心很可能长期偏向南美。
因此,这场关于大豆的争夺,并不只是农民的生意,而是中美之间一场关乎供应链主导权的拉锯战。特朗普想用高关税迫使中国回到美国市场,但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,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谈判筹码,而在于长期的市场布局和供应安全。欧尔班那句“美国在贸易上输给中国”,或许比特朗普自己愿意承认的更接近事实。